há
名词
蛤蟆,青蛙和蟾蜍的统称
蜊
拼 音:lí
部 首:虫
五 笔:JTJH
郑 码:IMKD
笔 顺:2512143123422
笔画数:13
规范汉字编号5458
U:870A
GBK:F2DB
蜊
lí
〈名〉
蛤蜊
中文名:蛤蜊
别名:蛤
界:动物界
门:软体动物门
纲:双壳纲
目:帘蛤目
科:蛤蜊科
分布区域:沿海地区
类别:软体动物
二、简介
蛤蜊,是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软体动物。又称吹潮、沙蛤、沙蜊等。其贝壳卵圆形、三角形或长椭圆形,两壳相等,壳顶稍向前方凸出;壳面光滑或具有同心环纹,有壳皮;铰合部有两个“八”字形的主齿;前后闭壳肌痕同大,都呈半圆形;外套膜后端形成两个水管;斧足发达,侧扁,无足丝。李时珍曰:“蛤类之利于人者,故名”。
蛤蜊分布于中国辽东半岛、山东半岛等水域,在日本等国也有分布。蛤蜊喜栖息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、河口近海砂质区。蛤蜊为滤食性动物,主要以底栖类硅藻为食,有时也吞食有机碎屑和动物残屑等;冬季时气温较低,蛤蜊多紧闭双壳,极少摄食。蛤蜊生殖季节在4-6月。
三、药用价值
蛤蜊可入药,性味咸、寒,具有滋阴利水、化痰软坚等功效,适用于糖尿病、哮喘、甲状腺肿大、胃癌、痔疮等患者食用或外用。
四、营养价值
现代研究发现,蛤蜊肉质鲜美,蛤蜊含有类胡萝卜素、脂类、多糖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聚醚、无机化合物以及其它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具有抗肿瘤、抗凝血、保护心脑血管、解有机磷中毒、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。
蛤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、高微量元素、高铁、高钙、少脂肪。蛤蜊中的营养物质丰富,含有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碳水化合物、钙、镁、铁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。而且它的氨基酸种类组成及其配比较为合理,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消化,食用蛤蜊之后,可以为自身提供多种营养物质。
五、食用技巧
蛤蜊是沿岸常见的养殖贝类之一,但沿海海域多被工厂排放废水所污染,养殖的蛤蜊,常有重金属残留的问题。食用前可将蛤蜊置于盆中,在流动的清水下搓洗,即可去除外壳残留的有害物质。
六、挑选技巧
买蛤蜊要选择张嘴换气的,这样的活蛤蜊吃起来更鲜美,而且尽量选择全身舒展的,吐沙比较均匀一些。不要选张开壳的,有些蛤蜊已经张开壳了,说明蛤蜊已经死亡,这样的蛤蜊炒熟后有股腥臭味。因此在挑选时要特别注意。
七、清洗方法
将蛤蜊在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,泥沙杂物会自动脱离,搓洗至水清。在干净的淡盐水中滴少许香油,用筷子将装蛤蜊的漏筐支在水盆中央,可让蛤蜊吐出大量泥沙,吐出的沙子直接沉底,再吸进去的水便是干净的,等到蛤蜊吐不出泥沙时即可。
八、食用方法
1、蛤蜊蒸蛋
原料:蛤蜊12个,鸡蛋2个,香葱1根,姜2片,鱼露、生抽、米醋、香油、凉开水适量。
做法:
蛤蜊放入淡盐水中浸泡30分钟,使其将体内的细沙吐干净。用小刷子仔细洗刷蛤蜊的外壳并用清水冲洗干净。把清洗干净的蛤蜊放入开水锅中,煮至蛤蜊全部张开壳后捞出。
鸡蛋打成蛋液,加入凉开水,水量是蛋液量的1.5倍左右,香葱切小碎末备用。
蛤蜊摆放在略有深度的盘子中,倒入蛋液,盖上保鲜膜。
蒸锅里的水开后,转成小火,放入盛有蛤蜊蛋液的盘子,盖上盖子蒸15分钟左右。
蒸好后,倒入鱼露、生抽、米醋、香油,撒上香葱末,拌匀即可。
提醒:蛤蜊不会同时张开口,如果担心蛤蜊肉变老,可随时捞出开口的蛤蜊。加入蛋液中的水最好是彻底冷却的凉开水,要是没时间的话,直接加纯净水也可以。
2、蛤蜊疙瘩汤
原料:蛤蜊、面粉、鸡蛋、盐、胡椒粉、香菜。
做法:把新鲜的蛤蜊洗净,在水里煮熟,这时蛤蜊就一个个都开口了,取出蛤肉,放入小碗里。然后葱油爆锅,加入海鲜汤,面疙瘩以及蛤肉,淋鸡蛋液,加入盐、胡椒粉,撒上香菜末、油菜末和白菜末等即成。
古代文献中有关蛤蜊的记载颇多,《玉篇》记载:“蚌蛤也”,指的是一种与蚌相似的生物。而《前汉·地理志》中也提到:“果蓏蠃蛤,食物常足”,反映了古代对蛤类食用的历史记载。无论是清蒸、炒食还是烹制汤羹,蛤蜊都展现了不同的烹饪魅力和文化内涵。
九、成语
1、且食蛤蜊,汉语成语,意思是比喻姑且置之不问。出自《南史·王弘传》。
2、雕蚶镂蛤
雕蚶镂蛤,读音diāo hān lòu gé。
雕、镂:雕刻;
蚶:海产动物,肉味鲜美;
蛤:蛤蜊。
将蚶、蛤蜊刻意加工。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。
十、蛤字的构造与演变
蛤字是典型的形声字,起源于小篆时期。它由上部的合字和下部的虫字构成。合字表示了读音,而虫字则象征了昆虫和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楷书时期,蛤字的写法发生了变化,演变成了左右结构,但仍保留了形声字的特性。虫字作为形旁,因为蛤蜊的软体部分与昆虫相似,都具有柔软和无骨骼的特征,所以选择了虫字作为形旁。
蛤字,作为汉字中的一个典型形声字,其起源可追溯至小篆时期,这一古老的文字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构字智慧。在小篆的书写体系中,蛤字巧妙地由上部的“合”字与下部的“虫”字组合而成,这种结构不仅体现了汉字构形的独特魅力,也深刻揭示了汉字音义结合的基本原理。
“合”字在蛤字中充当了声旁的角色,它指明了该字的读音基础,使得学习者能够借助已知的声旁字来推测或记忆生僻字的读音,这是形声字赋予汉字学习的一大便利。
而“虫”字作为形旁,则生动描绘了蛤字所代表事物的本质特征——与昆虫及爬行动物相关的形态特征。尽管在现代科学分类中,蛤蜊等贝类并不属于昆虫或传统意义上的爬行动物,但古人基于其软体部分柔软无骨、形态上与某些昆虫相似的直观观察,选择了“虫”作为形旁,这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,也展示了汉字构形中的类比与联想思维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汉字字形经历了从篆书到隶书、楷书等阶段的演变。在楷书时期,蛤字的写法虽有所变化,从上下结构转变为更为稳定的左右结构,但其形声字的本质特性却得以保留并传承下来。虫字作为形旁的位置虽有调整,但其象征意义依然清晰可辨,继续提示着蛤字与昆虫及类似柔软无骨生物之间的某种联系。
蛤字作为形声字的代表,不仅展示了汉字构形的精妙与复杂,也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与独特理解。通过对其字形演变及构字原理的探讨,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。
十一、最后
通过深入探索汉字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符号的形成与演变历程,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,亲眼见证了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。汉字,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,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,是文化的传承者,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先人的哲思与情感,让我们能够跨越千年的距离,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到语言的独特魅力——那种能够精准传达复杂情感与微妙思想的魔力,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华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积淀。汉字的发展,就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,记录着民族的兴衰更替、文化的交融碰撞,以及人类对于世界不断探索和理解的进程。
“每一个汉字背后,都藏着一段深邃的文化故事,等待着我们去发掘,去品味。”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,更是文化的传承,是民族精神的载体。当我们静下心来,细细品味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故事,就会发现,原来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,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诗意与远方。
因此,让我们携手踏上这场探寻汉字魅力的旅程,不仅为了学习知识,更是为了感受那份源自心底的震撼与感动。在汉字的海洋里遨游,我们将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,更加珍惜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,同时也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,去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,感受生活的无限可能与精彩。
推荐阅读:
“谪仙”是什么意思,“谪仙人”怎么读拼音,可不读di xian哈!
“靥”字可不读yàn,不念miàn,那正确读音是?
“筵席”不读yàn xí,99%的人都读错了,不信进来看看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